攀登内心的“山”最可靠的证券公司
——从《温暖的故事》到生命的力量
作者:成祥坤
这个周末,我静静品读林永望先生的《挂在天上的琴弦》。当读到《温暖的故事》一诗时,我被诗中的温暖与共鸣所打动,在夜的静谧中仿佛听见生命成长的韵律。
“生活不易/让宿命占据思想的至高点。”这句诗与我内心的某种感悟悄然重合。是啊,这世间从来不是圆满的道场,每个人的生活都带着缺口,却也都在缺口中透出光亮。读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自己走过的路,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,如今回首,竟都成了生命馈赠的礼物。行至绝处不必硬闯,转身即是山河万里;心中淤堵时,不妨把执念倒出来晒晒太阳。每一次生活的考验,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修炼?
诗中“先成为自己的山,再去找心中的海”这句话,让我沉思良久。这让我想起了《感动中国》2024年度人物庞众望。想象一下,父亲精神残疾、母亲瘫痪在床,自己还深受心脏病困扰,这样的困境足以让大多数人低头。但庞众望却用惊人的毅力,在逆境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。当我看到他在采访中那灿烂的笑容时,眼眶不禁湿润。他以强大的“内心”,不仅用知识改写了个人命运,更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做好自己内在的事,是应对一切外在因素的依靠和基础”。他先成为了自己的“山”,坚实而可靠;继而找到了心中的“海”,辽阔而充满奉献。庞众望的人生,本身就是一首“活”出来的诗,他笑着与困境碰杯的淡然,令人由衷地敬佩和感动。我们记住庞众望,不是因为清华,而是因为不向命运低头的模样。
展开剩余59%诗中“倒一杯敬过去岁月流年”的豁达,以及“向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人致敬”的温情,让我对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向阳而生的人们生出无限的敬意。我们致敬的,是那种在裂缝中寻找光亮、在困境中坚守尊严的勇气。想想现实生活中,何必执着于那些已经远去的旧人旧事?不如让它们如风掠过指尖;过去万般,明日种种,何不交给明月清风。生活并非事事完美,而是在残缺中活出完整;不是一帆风顺,而是在逆风中学会转舵。这种领悟,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释然与力量。
“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,该来的都在路上总会来”——这不仅是歌声中的慰藉,更是被无数生命验证的真理。唯有跨越眼前的“山”,才能迎来那片照亮人间的、温暖的“海”。每一个平凡生命的拼搏,都是人类星河中不可或缺的光点。让我们珍惜每一刻奋斗的时光,珍惜成为自己的“山”的每一个瞬间,这或许就是诗人林永望《温暖的故事》一诗中最温暖、最动人、最深邃的哲理。读完这首诗,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感悟,更是一种温暖的陪伴和前行的力量。
2025年8月31日于成都
(作者系西藏航空传媒总经理)
诗人林永望简介
诗人原名:林永望(曾用名:凌寒),字长焦,号寒山居士,别名凌云客。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佛山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佛山诗社社委,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、佛山市艺术摄影学会会员,汕尾市书法家协会会员,先后在国家党政部门和新闻机构任职,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,在新华社、中新社、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上发表新闻、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作品达1000万字。
出版有《青苹果的透视》《何处是归程》《陌上花开》《把琴弦挂在天上》凌寒文集,以及《行吟中国》凌寒旅游诗文精选等。
创作有歌曲《雪域蓝——写给西藏公安民警的散文诗》《天上鲁朗》《进藏干部之歌》《赴你之约——写给援藏干部的情书》《父爱》《追风少年》《狂草》《望不见故乡·贺兰山缺》《秋天的情话》《峭春风·桃夭》《堵》《累了,睏了,睡了》《岁月静好——写给生命羁旅》《关山月》《搁浅——致我们逝去的青春》《秋风画帘来》《翰墨入酒》《凌云客歌·醉今宵》《天上人间》等。
发布于:广东省利鸿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